生命禮儀諮詢服務內容
入殮
◎引導家屬舉行入殮儀式。
◎由專業服務人員為逝者淨身、更衣、化妝、入殮。
◎由放板供人、入殮工人、封口工人等專人協助入殮儀式進行。
◎由專業禮儀師協助家屬進行奠拜儀式,並督導相關工作人員執行流程,並從旁協助家屬進行奠拜儀式。
※傳統習俗會在入殮完成之後讓家屬循環至大厝邊瞻仰遺容;逝者遺體安置好以後,已無關相沖之說,所以請家人不要失去見逝者最後一面的機會。
※另外,一般性之入殮陪葬物品已代為準備,家屬只需另準備亡者隨身物品即可,如為火化也建議雜質不要放太多。
【入殮】
台灣地處亞熱帶,氣溫高,一般均儘速安排遺體處理,通常嚥氣24小時內,會擇吉時入殮,以免屍體腐臭。
遺體保存方式可分為「打桶」或「置放於冷藏櫃中」,打桶方式是將遺體放置於棺木中,將其密封起來,處理過程必須小心翼翼,並考慮停棺天數、天氣溫度狀況、遺體大小等因素,以免發生漏氣或漏湯之情事,但因現今都市化之生活環境衛生考量,,現今都建議使用冷藏方式處理,最簡便之方案則送往殯儀館冷藏,如居家地處偏避,則另承租移動式冷凍櫃替代,並於告別式當日再行入殮入殮分為小殮和大殮。
【打桶】
入殮停棺俗稱「打捅」。
從前日本人殮屍以桶裝,故稱(打桶)。
打桶的意義為何?
過去的富貴人家,為擇吉日、吉地,常將棺木處理的密不透風以便停放家中,俗稱「打桶」;一般人則很少打桶。
後來因社會富裕,因家屬對亡者有所不捨,希望讓亡者在家中多停留些日子,多有打桶的習俗,甚至長達一、二個月,亦稱「停柩」在堂,等待出殯,則須「打桶」以防臭味溢出。
行入殮禮
打桶入殮(不冰存) 協助家屬擇日、時、舉行入殮打桶儀式。
備妥棺內用品壽具、等風俗用品。
專業人員協助家屬為往生者淨身、更衣。
專業人員為往生者行入殮禮、封口。
提供入殮法師、及備妥入殮祭用品。
告知家屬入殮風俗禁忌。
安排靈柩安置停柩地點(如館內、宅中、棚架…)
告知及議建可放置棺內之私人物品、並協助擺放。
告別式入殮(冰存) 除了入殮時間不同外、其它與"打桶入殮大致相同"。
某些地區殯儀館有往生24小時後才可入殮打桶。
打桶入殮後有不再開棺之禁忌,所以在入殮前需通知想看最後一面的親友,告知入殮時間。
入殮時如有沖煞及禁忌時,均會告知家屬迴避,然瞻仰遺容並無沖煞的顧慮,建議親友均能見亡者最後一面,以免留有遺憾。
一般放置棺內風俗用品公司均已準備妥當,家屬只需準備私人隨棺用品,但建議不要放置過多,禮儀師會給家屬適當的建儀。